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的山东交通学院实践
2025-05-12 15:50 神州学人
课堂上,学院奠定了学生专业知识与俄语能力同步提升的坚实根基。课堂外,学院构建起“共建基地、共同指导、共解难题”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不仅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学生铺就更为扎实的成才之路,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交通强国战略输送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平台共建——
学院筛选行业典型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培养基地,推动建设中通客车、山东铁路投资发展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20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开发“数字孪生工程实训系统”,年均组织赴俄专业实习16批次,累计参与1200人次,实践环节引入俄罗斯工程标准。实现“课堂-企业-国际”场景的贯通。例如,与山东港口集团、俄罗斯远东航运公司合作,共建“中俄跨境物流实训基地”,开展中欧班列运营模拟项目,学生在双导师(中方企业导师+俄方行业专家)指导下,运用俄语完成跨境运输方案设计、与俄铁标准与法规适配的物流解决方案的任务,并运用俄语撰写方案并与俄方模拟客户沟通,解决实际运营中的技术与管理难题。

人才共育——
学院打破围墙,以“引企入校”深化产教融合——携手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高速集团等行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入“一带一路”建设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校外指导讲师,通过行业前沿解析与职业案例分享,架起学业规划与产业需求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