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的山东交通学院实践

2025-05-12 15:50   神州学人

  从课堂教学到海外实训,从AI纠音到文化交流,顿河学院通过“双语教学-文化传播”的双轮驱动,形成“专业-语言-文化”贯通的教育生态,破解语言与专业割裂的难题,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育人闭环,驱动学生成为能服务国家战略的语言通、专业通、文化通。

  产教融合:面向需求多渠道推进人才培养

  在莫斯科地铁施工现场,崔庆功以流利的俄语与俄方团队探讨着施工方案。作为学校中俄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毕业生,他在毕业后选择前往罗斯托夫国立建筑大学继续深造。在他看来,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只有主动融入跨文化环境,理解多元价值观,才能成长为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他不仅攻克了高寒地区地铁施工的技术难题,更凭借对俄罗斯工程标准与文化习惯的深刻理解,在中俄技术标准对接、项目管理协调中展现出卓越能力,成功推动了项目的高效落地,获得俄方高度评价。基于跨境工程领域的突出贡献,他获评“海外杰出员工”等荣誉,其跨文化协作经验多次在中俄工程论坛上作为典型案例分享。

  事实上,崔庆功的成长轨迹,正是顿河学院“精专业、懂俄语、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并富有成长力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者”培养目标的缩影。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