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喊贵险企喊亏,新能源车险咋成了“赔本买卖”?
2025-07-23 09:11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我们家7.5万元的比亚迪海豚第一年车险是3800元,第二年是2900元;18万元的大众迈腾,车险一年也是3000元左右。新能源汽车投保咋这么贵?”烟台车主耿月的困惑,折射出当下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怪象——消费者喊贵,保险公司喊亏。
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新能源车险赔付信息显示: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这并非新能源车险首次亏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达4395元,较燃油车高出63%,而保险行业承保亏损高达67亿元。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保费明显高于燃油车,整个行业依旧亏损?新能源车险赔本到底赔在哪儿?
风险错配导致保费失真
说到保险“赔本”,要从投保和理赔两方面来看。
先看投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1月发布的《网约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网约车保有量达48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62.3%。低使用成本让新能源车成为网约车、营运车的首选,使用强度远超家用场景,但大量兼职网约车仍以家用车名义投保。
“家庭自用车投保价格是营运车的1/3-1/2。”烟台平安财险副总经理刘浩介绍,以烟台为例,烟台有网约车运营执照的车量约1.1万辆,但在网约车平台注册的车辆超过3万辆,“是否有网约车运营执照,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按何种使用性质投保的关键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