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各地探索新服务模式 为非急救医疗转运铺好路

2025-07-18 15:52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以北京市为例,赵斌介绍,长期以来北京并存着120和999两套医疗急救体系,均承担急救与非急救业务。2011年,120和999体系实现双网联动与信息互通。2020年7月,北京市进一步深化整合,将院前急救号码统一为120,999号码回归红十字会“救灾、救助、救护”职能,提供非急救转运和航空医疗服务。

  梳理公开资料发现,目前全国非急救医疗转运探索模式主要有3种:

  一是依托当地急救中心,在院前急救体系内分出部分力量承担非急救转运任务或由120主导、相关医疗机构参与的运营模式。如天津市在120指挥调度中心设置了“962120”专线,受理市民的非急救转运服务需求;

  第二类是社会化运营模式,采用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的方式,引入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有成熟经验的交通运输企业承担非急救转运任务。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均由当地卫生健康委联合交通运输局等多部门发布相关非急救社会化服务实施意见,由当地交通运输企业开展非急救试点运行;

  第三类是政府主导建立非急救医疗服务调度平台的运营模式,如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依托“12320”健康服务热线,建设全省统一的非急救转运调度平台,把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等接入平台,接受平台的统一调派。

  受访专家表示,目前,围绕非急救医疗转运,一些省市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但国家层面缺乏对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明确政策引导与规范,对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中的医务人员执业资质、车辆登记注册、车载医疗设备配置等关键环节,缺乏相应的政策规定。

  破解非急救转运困局

  疏堵结合打好“组合拳”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