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各地探索新服务模式 为非急救医疗转运铺好路

2025-07-18 15:52   人民日报海外版

  河南省平顶山市急救指挥中心原主任武秀昆专注急救领域研究多年,据他介绍,我国卫生行业将救护车分为两类:一类为院前医疗急救,一类为非急救医疗转运。两者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瓜,走的却不是同一条道:前者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财政给予财政保障,而后者现阶段未明确属性,部分省市有财政支持,但大多数城市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前者体系建设相对成熟,全国具有统一的呼叫号码,由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编号、统一调派院前急救车辆,而后者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全国统一的呼叫受理电话号码,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服务规范,没有明确的建设主体,现实中往往由不同体制的公司承接,服务范围没有限制,虽然属地辖区较多,但出市出省屡见不鲜。

  武秀昆介绍,虽然都是有偿服务,但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服务主要由财政资金投资建设,体现的是政府行为,无论服务对象是什么情况,原则上都要派车出诊前去救治;而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多由营利性机构承接,运营机构各自为政,进行商业性、市场化的医疗行为,通常都是先检查、先评估、先收费,视情开展预约性医疗转运服务。

  现实中,“黑救护车”乱象大多发生于非急救医疗转运领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