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各地探索新服务模式 为非急救医疗转运铺好路

2025-07-18 15:52   人民日报海外版

  “院前急救属于属地化服务,主要面向危急重症患者,提供的是‘短、平、快’式的医疗服务,城区急救服务半径通常是3—5公里,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一般要求1分钟调度、3分钟出车、就近转送患者;而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是辖区内,也可以跨省市,甚至跨国。如果急救中心各个分站的救护车大量被派去做非急救医疗转运,那么真正需要抢救的患者就可能得不到快速响应。”武秀昆说,禁止急救中心和急救网络医院将救护车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够把有限的急救资源集中在真正的急救医疗工作上。

  扩大正规服务供给

  探索非急救医疗转运模式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持续加大打击“黑救护车”的力度。

  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联合有关部门对“黑救护车”等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净化行业环境。此后,多地开展了打击“黑救护车”的专项行动。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想根治“黑救护车”乱象,关键在于扩大正规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的转运需求。

  为规范非急救患者转运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建立规范的医疗照护转运服务模式,有效增加服务供给。各地也在实践中探索新的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