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当“网红”医生消失时,医学科普短视频重新“洗牌”

2024-11-25 16:33   上观新闻

  合作开始后不久,钱炬和MCN制作团队对内容的把握就产生了诸多分歧。比如,制作团队给钱炬的科普视频脚本里,很多地方用词不准确,还有许多太过绝对的用语或是网络流行语。“有些话就不是医生能说得出来的,都是他们从网上四处找来的。实际上我自己也参与编写了很多专业书和科普书,是有能力提供优质科普内容的,但我把这些给他们看,他们又不满意,说不适合互联网传播。”钱炬如此形容他和创作团队“互相看不上”的局面。

  钱炬注意到,一些原来活跃在网上的资深专家也在撤离这个赛道。“我不清楚他们退出的原因,或许和我一样,慢慢发现有的东西在做的过程中变味了吧。”

  另一些“消失”的医生账号,源自社交媒体平台监管收紧后的一轮“大浪淘沙”。

  去年10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新闻学院等联合发布《数字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少晶告诉记者:“社交媒体平台上健康传播的活跃,伴随着虚假信息的增长,虽然有来自权威专业人士的优质科普内容,但也有一些片面、不讲具体医学证据的科普极具误导性。”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陈大喜在调研时就发现,最初她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以“医生”为关键词检索出的3939个医疗科普账号中,经过人工鉴别,真正通过医生资质认证的只有930个,此外大量则是医学生、没有资质的中医师、甚至赤脚医生等。

  “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瀑布流中,除非特别关注某个疾病或医生的用户会点进主页,一般人很容易忽略医疗科普者资质和身份的真实性。”陈大喜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