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在山东过春节丨煎饼飘香,一“卷”烙刻齐鲁滋味

2025-02-04 10:01   海报新闻

  东晋十六国时期玄学奇才王嘉在《拾遗记》记载:“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这是有史以来最早关于煎饼的记载,距今有1700多年。

魏晋墓出土侍女用鏊煎饼的壁画砖

  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薰火,未知所出。”“此日”指的正是正月七日人日这一天。

  人日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纪念女娲创世造人的日子。在人日节,煎饼不但作为重要主食,而且还是重要的祭祀礼品。

  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载有:“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校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

宋代墓葬中妇人煎饼的壁画

  元代王桢《王祯农书·谷谱二》:“(荞麦)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

  元代除一般煎饼外,已经有了加馅煎饼,如《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有七宝卷煎饼和金银卷煎饼,七宝卷煎饼是羊肉馅饼,金银卷煎饼则是鸡蛋卷饼,后者与今天的煎饼果子接近。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清代,关于煎饼的记述既多又精彩。其中,价值最高的当推蒲松龄的《煎饼赋》。

  鏊子上的美食,好吃到蒲松龄亲自作赋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