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陶风琉韵丨博山:绵延千年分布广泛的陶瓷业

2025-04-02 19:57   博山宣传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和空白,博山古代陶瓷生产的起源和具体的分布情况,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山陶瓷业日益兴起,许多陶瓷专家都对博山古代陶瓷的历史进行过探讨,期冀得到准确的答案。对于博山古代陶瓷的起源,过去所留存的信息只有两种较为模糊的说法。(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实业志•窑业之沿革》记到:“邑窑业之起时无考。相传自宋代即有用煤炭下层之土制粗罐碗盆,以供乡人需用者。原设窑于大街南头、李家窑、北岭等处。”[1]八陡《薛氏世谱》中有“始祖讳德祥,字云堂……陶于八陡……故于宋仁宗六年(1028)”的记载。说明八陡镇在宋代已经有了陶瓷业的生产。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记忆和传说当中,尽管博山陶瓷有着古老的历史,但无人看见过、发现过,发现的也仅是一些粗老笨重的坛坛罐罐而已。直到1978年,博山土产公司在孝妇河东岸的大街南头,因新建一座小楼房,在地基当中出土了不少瓷器的残片和大量的烧窑窑具。淄博市博物馆随即派员调查,确认此处是传说中的大街古代窑址。1982年6月,博物馆考古人员在窑址南段探出一条14×2米的探沟;同年10月又配合基建施工,在探沟的东南30米处,发掘清理出古代窑炉两座,获得了大量古代窑址生产遗物,掌握了大量的基本数据资料,考古成果《淄博市博山大街窑址》登载于1987年第9期《文物》杂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博山窑址正规科学的挖掘,直到今天,也是唯一的一次。考古工作者对博山大街南头窑址考古作出的结论是,窑址的年代为北宋晚期到金元时期,出土的各种器物具有耀州窑系和磁州窑系属性,是一处古代民窑。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