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风琉韵丨博山:绵延千年分布广泛的陶瓷业
2025-04-02 19:57 博山宣传
大街窑址位于博山城区东部,沿孝妇河东岸南起大街南头,北至大街北口福门桥以东,东部至峨嵋山麓,呈狭长新月形分布。遗址南部生产遗物密集,北部稀疏,深度至地表下1米至3米不等,生产年代起于宋代,止于元代。大街窑址陶瓷门类繁多,釉色装饰有青釉、黑釉、宋白釉、白底黑花、雨点釉、茶叶末釉、花釉、宋三彩等。器皿种类有日用器具的盆、盏、瓶、尊、炉、枕、钵、洗等,摆件装饰物类有仙人、佛像、仕女、兵俑、盆景、山景等,尤以玩具类种类繁多。这些玩具从工艺上来说,有手塑、模制两大类;从釉色上看,有宋三彩、白釉、茶叶末釉、花釉、白底黑花、护胎釉、素烧等;从表现题材上以玩偶类、动物类为多。大街窑址早期窑炉为小型土窑类,燃料为柴,后期为元代砖砌圆窑,燃料为煤,伴有大量煤渣。元代后,大街古窑停烧。

北岭窑址
北岭窑址位于博山城区东部的范河北岸,沿河北小山埠和范河作东西向分布,东至今博山至八陡的铁路以西,西至今北关村西部一带的孝妇河东岸。整个窑址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掩埋深度在地表下1米至5米不等,大致为东北方位掩埋稍浅,西南方向掩埋为深,局部达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