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陶风琉韵丨博山:绵延千年分布广泛的陶瓷业

2025-04-02 19:57   博山宣传

  北岭窑址的烧造年代为唐代至元代,遗址西部最深处曾经出土大量青釉实足碗,此类碗釉色偏黄,口沿处有划刻弦线,因火候过大,许多碗粘接在一起。烧制窑具有大型三角和五角支钉。北岭窑址出土宋元时期瓷器物件以白釉、黑釉、花釉器皿和各类玩具为多。窑址地下有多座元代窑炉被掩埋,从土层刨面上能看到坍塌窑炉内的白底黑花四系瓶残件,这些产品烧制后,并未从窑中取出,似乎说明当时发生了突发事件,窑炉被弃。这种情况,和传说中的八陡窑址状况相似。窑址出土遗物有瓷质制碗刮刀等,这些工具上有长期使用的磨损痕迹。

  北岭村西北角高埠上,曾有始建于宋代的博山地区规模最大的窑神庙。庙东部4米深土层中曾挖出过穹隆型古墓,出土有白釉碗、钵和宋代铜钱。庙东南角石铺大路青石板下,也曾出土过四系瓶,上覆以白底黑花“忍”字盆,瓶内有火化遗骨,周堆数百枚宋代铜钱。

  明代起,北岭一带陶瓷生产座落于现代地表之上。村北村东曾有多座清代至民国期间的老式圆窑遗存,现村东一座为文物保护单位。北岭的陶瓷生产,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的博山电瓷厂。

  城里窑址

  城里窑址位于城区东部范河南岸,东起后乐桥西首,经东关街、县前街,西至新建一路,南至考院小学以西的中心路北侧,几乎覆盖于老城内的东面至西面的中心地带,埋藏深度在1米至4米不等。整个窑址原地貌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古代的龙泉水自东南向西北贯穿遗址中心。明代嘉靖年间建石城之后,整个窑址被埋于老城之下,龙泉水改为老城南墙和西墙的护城河。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