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风琉韵丨博山:绵延千年分布广泛的陶瓷业
2025-04-02 19:57 博山宣传
城里窑址起于宋代,止于元代,现机关卫生所处地下曾出土大量叠烧窑具,有煤渣相伴。出土的印花盘模具背面上,刻有金代年款,为这类器物断代提供了依据,也证明博山古代陶瓷窑炉的燃煤是起源于金代。现博山法院法庭楼下,掩埋有元代窑炉两座,该处窑炉主要烧造黑釉、白釉、白底黑花等器物。遗址西北角有兔毫釉、立粉罐器物出土,质量上乘精致。老城北门曾出土大型石碾盘,直径5米以上,周圈为碾轧的深槽;又有严重磨损了的石碾砣,直径在1米以上。上世纪80年代曾对此进行挖掘,因无起重设备取出,遂将石碾砣与灰土夯压于住宅楼下。窑址西部两米下土层中,曾出土白釉双耳大罐,上覆黄釉印花大碗,罐内装满宋代崇宁大钱,重40余斤。

城西窑址
城西窑址位于博山城区西部,南起李家窑社区,北至税务街中段,沿孝妇河呈南北方向狭长分布。整个遗址西高东低,掩埋于地表1-3米之下。遗址中部即税务街西侧赵家后门一带,有唐代青釉瓷片和窑具的堆积。宋元时期,集中于西冶街南头及福门桥西部台地上,多见黑釉、白釉、白底黑花器皿堆积,出土遗物有砂石质陶车转盘,砂石质馒头形练泥锤等。税务街东侧有青石质陶碾辗轮出土,伴有大量的立粉瓷器残片,但线条纤细偏黄,器型有罐、瓶等物,胎体偏薄,似乎年代稍晚而近于明代,可与《颜山杂记》所记:“此街居民多贩瓷器”相印证。在遗址中部的小核桃园一带,曾见有大量的小型硝罐出土,器型完整,存放整齐,有的罐体上在烧造前就写有汉字编号,可见博山古代的琉璃生产与陶瓷业的发达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