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陶风琉韵丨博山:绵延千年分布广泛的陶瓷业

2025-04-02 19:57   博山宣传

  清代,遗址南部(今李家窑社区一带)为烧造大缸的集中地,曾见有数座圆窑埋于地下,窑腔空间巨大。清末,在今纺织大厦位置施工时,曾有窑炉烟道挖出,建造规整,伴有大量的青花红彩鱼盘、茶具、痰盂残片出土,怀疑该处即清代末年的博山下河工艺传习所所在地。

博山馒头窑/王乃高摄

  八陡窑址位于城区东南部10千米处。八陡在历史上以煤炭、冶铁、陶瓷等产业著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八陡镇,在山东博山县东南二十里。居民繁庶,为县中巨镇。”[2]和博山城区一样,八陡镇只是传说宋代已有了陶瓷生产,但一直未发现早期的大遗址。直至2000年前后,八陡镇因修建镇中心大道,方才揭露出掩盖于商业及住宅区下的古代窑址。该镇处在孝妇河支流范阳河的上游,河流把若干个自然村串联在一起,自东向西有东顶、北河口、阁子前、杏花崖、虎头崖等,旧时有“八陡街,五里长”的说法,宋元时期的窑址,多沿河分布在南岸,掩盖深度在地表下1米至3米不等,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八陡窑烧造青釉、黑釉、白釉、酱釉、三彩釉、白底黑花等为主,并以立粉装饰、铁锈花、窑变釉见长。立粉线条装饰器物类有罐、各类大小执壶、瓶等,造型别致精美,而铁锈花、窑变釉类的碗和茶盏则多有精品。三彩釉则多见一种武士俑摆件,他们的坐骑有狮、驼、马等,但釉色偏暗,不及大街窑明丽鲜亮,显示了两地之间的差异。

  明清时期,八陡窑主要以黑釉的酒罂醋瓶等类产品为主,与宋元时期已是大为不同。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