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船所到造船巨头,山东以巨轮为尺丈量中国造船全球疆界
2025-07-13 07:02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给船更换动力,比把柴油车改成氢能车要复杂得多。难归难,但不变就会被浪潮抛弃。”张成舜的比喻生动而深刻。
2022年,北海造船探索氨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与长期合作的中船集团内主机专利商WinGD公司、中船发动机、七二五所青岛双瑞等公司一起,从主机设计到燃料供给系统逐项攻关。
中船发动机技术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佃涛透露,首台6X72DF-A氨燃料主机建造正在稳步推进,计划年内实现交付。
“氨燃料使用难点之一在点火,我们用柴油引燃解决点火和稳定性问题。通过采用不锈钢部件及双层供给管路设计,降低氨泄漏风险,大大提升安全性。”刘佃涛说,这颗“绿色心脏”,每一个零件都刻着自主创新。
如今的北海造船,已经从批量建造传统燃料动力船舶,发展为批量建造LNG双燃料动力、氨双燃料动力和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绿色船型已形成“矩阵”。
今年上半年,甲醇双燃料、氨双燃料、LNG双燃料船型全覆盖;发布“北极星”散货船、“天狼星”矿砂船、“启明星”油船系列三大船型品牌,推出七款新一代绿色、低碳主建船型并经八大船级社认可发证;18000立方米氨燃料加注船获得CCS船级社AIP认证;《氨燃料动力大型散货船研制与产业化》纳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北海造船已设计交付氨预留船舶16艘;近60艘在持订单中,三成是氨燃料、氨预留船舶;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的设计、建造、试验验证等工作正推进。
“这不是简单造几艘船,是在为全球航运向低碳、零碳迈进探路。”张成舜的语气里有股劲。
在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氨燃料动力标准等“中国方案”正在重塑全球海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