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托管服务“穿马甲”,暑期一些地方学科培训“隐蔽作业”

2025-08-11 09:36   中国青年报

  “免费托管”其实是这家机构招揽课程生源的“入口”。记者在这家机构前台看到,一位姓张的老师了解到一位家长是给五年级的孩子进行咨询时,立刻介绍起了机构的数学提升课程,“我们这边很多‘五升六’的家长都选择‘小中衔接套餐’,除了课本知识,还会带一些奥数竞赛题。”张老师接着指着教材上的“鸡兔同笼”例题说:“您看这样的题,我们就会教孩子用方程和假设法两种解法。”

  几番沟通后,这位家长就领走了数学、英语测试卷,机构将根据孩子的答题情况最终确定分班并匹配老师。

  记者注意到,在这里,托管仅是一项附赠服务,机构内一面墙上贴着的暑期课表显示,每周一、三、五是数学课,每周二、四是英语课。“现在报名数学或者英语就可以享受托管服务了,托管服务最晚可以持续到晚上6点。”

  隐蔽培训背后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性

  无论是自习室里补课,还是披着托管的外衣进行补课,隐蔽性都是这类补课的显著特点。而“见不得光”往往与“风险”相连,比如,教学质量无法保障、收费不透明、退费困难、消防安全隐患等,甚至可能遇到无资质的“黑机构”或人员。

  当校外培训频频“改头换面”“穿马甲”后,也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晓萱告诉记者,最初自己是在一间独立的教室里试听课程的,上了几次课后老师说教室不够用了,就转移到了现在完全不隔音的自习室。“妈妈说,我们是从大教室被骗到了小隔间。”

  有人说,课外学科培训的负担之所以很难减下来,就是因为中国家长连绵不绝的培训需求。

  其实,家长也很无奈。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