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河之畔 革命火种点燃抗战烽火

2025-08-30 17:55   大众新闻客户端

  时间在激战中流逝,主攻部队仍被阻于据点外。眼看天将破晓,清河军区独立营营长张冲凌命令通讯员:“传令五连,不惜一切代价,天亮前炸开圩墙!”爆破队长侯登山抱起最后两包炸药,决然冲出阵地。

  侯登山在枪林弹雨中勇猛突进,终于冲到圩墙下。“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圩墙被炸开3米多宽的豁口。成建基吹嘘的“铜墙铁壁”终被打破,侯登山也壮烈牺牲。

  天已大亮,硝烟弥漫中,圩墙上的残敌仍在垂死挣扎。三里庄街巷内,战士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不断有人倒下,但更多的战士冲上来,杀声震天,最终成功占领了三里庄。

  多年后,杨国夫将军在遗著《战斗在清河平原》中写道:“这是正义与仇恨拧成一股绳的攻击。八路军战士用子弹、用手榴弹、用刺刀、用牙齿向敌人讨还血债。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彻底理解‘浴血奋战’的真正含义。”

  生 产

  造枪产粮支援前线

  武器弹药与粮食,是支撑抗战的两大军需。在清水泊抗日根据地建立过程中,军队克服艰难险阻发展军工生产,当地群众也积极响应号召,以多种形式保障军粮供应,为垦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