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第1落点·专题策划丨独家解读:山东如何绘就经略海洋新蓝图

2025-09-09 07:1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一是渔业文化遗产。山东海域地处温带,自古渔业资源丰富,渔场密布,鱼虾味美、丰产。与此相关的“海错”美食文化、渔船渔具文化、行船拉网渔歌、社会生活习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自古传承,现在则大多遭受破坏,形势濒危。二是盐业文化遗产。山东海盐自古多产、高产,盐场遗址遗物众多,尤其是商周渤海南岸盐场考古发掘空间广大,内容丰富,世所罕见。三是海洋信仰遗产。主要有基于“海市蜃楼”现象的蓬莱神仙信仰、基于海上方士历史的徐福信俗、基于民俗心理的海神信俗等遗产。四是航海及船舶文化遗产,包括中外航海、南北海运遗址遗迹。前者最著者为始自先秦、至今遗迹尚存的“登州海道”遗产,后者最著者为元代开通、至今遗迹尚存的“胶莱运河”工程遗产。五是海防文化遗产。山东半岛海防历史始自汉代,宋朝所建登州刀鱼寨(在今蓬莱),明代扩建为登州水城,成为明清重要的海防门户;明代所建海防卫所在山东半岛林立,清代也建有不少海防设施。六是港口文化遗产。这类遗产遍布山东沿海,相关遗址、文物、社会、文化内涵丰富。

  总之,山东是我国海洋文化遗产最为富集的地区,有不少内容多为山东独有,或根源、主体在山东而联结着国内其他地区、海外世界,是凸显山东海洋文化在全国和国际社会地位的重要“样板”。

  第二,山东海洋文化的当代创新发展繁荣,具有巨大潜力和广泛空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