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落点·专题策划丨独家解读:山东如何绘就经略海洋新蓝图
2025-09-09 07:1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产业发展的目标,将从“规模引领”转向“链条主导”。过去,山东海洋产业的优势更多体现在产值、产量等规模指标上。但2025年前后密集落地的首制大型邮轮、深海采矿船等“国之重器”表明,山东的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基地”,而是要抢占更多的高附加值领域。2026年山东的产业政策将更加聚焦于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价值创造,在“产业强海”的思路指引下,鼓励企业从承接订单向输出标准、从“造壳”向“强芯”转变,力求在全球高附加值船型、高端海工装备等特定赛道上,掌握部分环节的话语权。
资源开发的模式,将从“项目驱动”转向“体系构建”。山东并未将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作为孤立项目推进,其背后是构建山东半岛“能源水利安全网”的宏大构想。三大海上风电基地的“应开尽开”伴生的是“能源岛”模式的探索,遍布沿海的淡化工程则为“海上调水”的跨区域战略预留了接口。2026年山东的海洋资源开发,将更加强调跨领域、跨区域的系统集成,在“陆海统筹”的框架下,将港口这一战略棋眼与腹地产业、城市发展更紧密地捆绑,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