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落点·专题策划丨独家解读:山东如何绘就经略海洋新蓝图
2025-09-09 07:1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抓牢污染防治,推进陆海一体治理。从末端治理转向全链条治理,是提升近岸生态质量的必然选择。山东坚持“源头减排、关口把控、湾区兜底”,全省动态完成2万余个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逐口建档、分类治理,并辅以无人机与遥感监测,实现了从“点位达标”向“负荷减排”的转变。在制度设计上,《山东省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底数清、责任清、整治到位、公开透明”的要求。在治理实践中,东营黄河口湾区将629个排污口纳入统一智慧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探索表明,陆海统筹不只是治理方式的优化,更是发展理念的转型。
夯实制度根基,推动规则管海常态化。长效治理重在制度。山东从“项目治海”转向“规则治海”,健全海洋开发与保护制度,完善“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压实湾长制责任链条,把排污口监管细化为全过程管理。通过这些制度创新,逐步形成法规、名录、平台、考核相互衔接的闭环。这种制度设计把复杂的治理行为纳入稳定的规则框架之中,让临时性、运动式的整治转变为常态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做强美丽海湾,带动全域提质增效。海湾是人海关系最直观的空间载体。山东累计6处海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以青岛灵山湾为例,坚持河海共治、岸线修复、排口清零,海域水质连续三年保持优良,海湾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与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窗口。实践证明,生态修复与社会发展并不是两本账,而是一笔能够产生复合收益的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