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时习之·理论专题 | 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包心鉴、王传喜……各界共话“沂蒙精神代代传”

2025-09-16 07:04   大众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为了让沂蒙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我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每年组织宣讲员外出宣讲1200余场次。10多年来,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受教育群众达100万人次。我们的宣讲,不仅仅是讲述历史故事,更是传递精神力量,激励着更多人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

  在传承沂蒙精神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沂蒙精神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年开学季,我都会到沂南县换于红军小学开展“开学思政第一课”。我们也在探索更多创新的方式,把沂蒙精神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相结合,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理解。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在各自岗位上,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作为沂蒙精神的传承人,我感到无上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我将一直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作者系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

  做好数字化时代沂蒙精神传播

  □ 王友明

  围绕数字化时代沂蒙精神传播,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立体化挖掘沂蒙精神内涵。无论什么样的传播,内容为王是不变的法则。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对沂蒙精神的内涵挖掘,突出其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为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提供丰富内容。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