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时习之·理论专题 | 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包心鉴、王传喜……各界共话“沂蒙精神代代传”

2025-09-16 07:04   大众新闻客户端

  内容创新。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大而化之的表述方式,转而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故事。与其泛泛而谈“沂蒙人民”的集体形象,不如聚焦“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具体人物的真实经历,通过展现她们作为普通母亲、平凡百姓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情感挣扎与最终选择,用真实的人性细节来折射崇高的精神品质。这种从微观视角切入的叙事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让革命精神变得可感可知。我们需要找到革命精神与当代价值观的契合点,让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形式创新。深度整合前沿技术,全面拥抱数字技术,重构红色文化传播范式,打造革命精神“云参观”等平台,重点开发具有分支叙事结构的互动数字产品矩阵,包括微短剧、互动视频、文字冒险游戏等形态,让用户通过评论、参与、二次创作等方式,同步构建用户画像系统,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提升参与黏性。

  渠道创新。革命精神传播需要突破传统传播渠道的局限,深入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平台腹地,建立精准的对话机制。具体而言,我们要深入研究B站、抖音、小红书等青年文化聚集地的用户画像和内容偏好,用年轻人熟悉的表达方式,创作符合平台算法推荐机制的内容产品。我们的目标是让革命精神相关内容自然出现在年轻人的信息流中,避免生硬推送带来的抵触感,激发用户的互动意愿,获得真实的点赞反馈,最终,形成自传播效应,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红色文化真正融入年轻一代的数字生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