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预制菜争议持续发酵,餐馆如何打消食客顾虑?

2025-09-17 08:30   工人日报

  预制菜争议持续发酵,餐馆如何打消食客顾虑?

  业内专家:使用预制菜需明示,把吃不吃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7分钟上齐3道菜”“刚坐下不到5分钟,菜就端上来了”……近日,预制菜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并从线上争议发酵到线下热议,一些消费者也反映就餐时吃到预制菜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预制菜?预制菜是否安全健康?餐馆使用预制菜是否应明示?《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什么才是预制菜?

  酸菜鱼、烤鱼、梅菜扣肉、毛血旺、土豆牛腩、佛跳墙……原本一些制作工序非常繁琐的菜肴,在餐馆点餐不到10分钟就被端上桌。不少消费者在感慨餐馆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怀疑自己吃到的是预制菜。

  那么,什么才是预制菜?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