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方力钧“观·近远” | 于历史处境中洞察“痛感”

2024-10-28 19:05   文化视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家们面对失效的乌托邦和后现代时期的来临,理想化的时空模式转换为一个个碎片化的时间碎片,一种“非连续性”的时间开始主宰后现代人的感知方式。随之对传统美学美学形式的解构,艺术作品作为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被重新组织在个人化的逻辑体系内。现实或非现实的景观图像被重新定义,拓展了对视觉认识的固化理解定式。方力钧的作品不仅有大量单件的独幅肖像,也有以宏大场景铺张开来的巨幅作品,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认为:方力钧被认为是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起源性的人物,80年代艺术家常常把自己的创作与生命相联系讨论作品的“生命意识”,而90年代从方力钧开始关注社会的思潮和生命的虚无意识,或者玩世现实主义。开创了作为文化、艺术社会学的一代人的代表。第二,创造了图像符号的,表达出了社会群体的心理范式;第三,艺术家和作品的关系,他的作品和本人的生活直接体现,“潜能”的状态,生活的形式感,生活本身也是他的作品。

方力钧《2023.8.16》,180×246.8cm,纸本设色,2023年

陶瓷的“痛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