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森 | 宜之诗碑照银河
2025-04-29 11:02 海曲风韵
尤为动人的是他对家乡的深情。《思乡》一诗中“奎山云树望中赊,每对明月倍忆家”,将游子的乡愁与革命者的担当熔铸一体;《重过沂河》里“断岸烟沙迷去马,平堤灯火认归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战争年代的人间温情。他的诗词如同一面镜子,既映照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折射出一个革命家在血与火中始终未改的文人风骨。
九一三事件后,牟宜之写作的三首《咏史》,堪称勇气之作、华彩乐章。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萧墙祸端何曾料,宫闱秘事谁与谋。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忠良奸佞详评判,真实谬误细思量。石烧三日见璞玉,材辩七年识栋梁。”“世上美名尔享尽,人间坏事君做完。水落石出终有日,云开雾散见真颜。天道无邪不容欺,评说还须待后年。”有叹惋,有追问,有审判,无疑,这是那个时代里最勇敢,最超越的声音。
遗憾的是,他预测到了祸国殃民、倒行逆施绝不能长久,但他没有看到“四人帮”的倒台,没能看到“文革”的结束。
牟宜之家乡牟家小庄的牟宜之像
2013年清明节前夕,我曾约日照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诗人晨光一道去牟宜之家乡参观,主要是让他写点纪念牟宜之的文字。有感于牟宜之的英名和非凡生平,晨光老师很快就写出长篇叙事长诗《史诗牟宜之》,当年的4月5日清明节在《日照日报》刊发。我总感觉到自己也有很多话要说,于是就写了一首词《念奴娇·追念牟宜之》,算是对晨光长诗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