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森 | 宜之诗碑照银河
2025-04-29 11:02 海曲风韵
1951年11月30日,牟宜之所钟爱的二儿子,中国人民志愿军3师7团3大队大队长牟敦康,在抗美援朝中击落、击伤四架敌机,在大和岛空战中壮烈牺牲。痛失爱子,乃人生之大不幸,但牟宜之强忍悲痛,安抚家人之余,将更大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此来淡化心中的痛楚。

牟宜之二儿子牟敦康像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1957年“反右”运动中,康生以其“国民党复杂关系”为由将他划为右派,并在1958年开除了他的党籍,发配北大荒昂昂溪农场劳改。分配给牟宜之的工作是勤杂工。充军边塞,躲过了一段的腥风血雨,但在“文化大革命”的癫狂中,普天之下,难存净土。他又被揪斗示众、抄家游街,受尽皮肉之苦,在贫穷窘迫中艰难度日。说起这段历史,让人痛心疾首,无以言表。
为尽快摆脱困境,牟宜之给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写信,希望得到帮助。1974年,邓小平亲笔作出批示,肯定了牟宜之对革命事业的做出的贡献,指示有关方面照顾他的生活。遵照邓小平指示精神,牟宜之提出回山东退休。1975年1月,牟宜之携同老妻,带着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建委的介绍信,到济南办理退休落户。但由于江青、康生等的无端干扰,当时的山东省委负责人以种种理由推脱,邓小平指示未能落实,只得客居省城。无休止的争取交涉、扯皮,令牟宜之心力交瘁。
在那个春来还寒的夜晚,在牟宜之暂住的山东宾馆,住进了一批很特殊的客人。他们身穿一式崭新的便服,蓝衣蓝帽,非常惹人注目,牟宜之在走廊里与他们擦肩而过,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