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杜庆森 | 宜之诗碑照银河

2025-04-29 11:02   海曲风韵

  由于牟宜之的特殊社会关系,1939年,应周恩来之招,牟宜之赴重庆协助周恩来开展统战工作,凭借与国民党高层的关系,成功争取多位军政要员支持抗日。此后又随周恩来去过延安,与毛泽东有过晤谈;同年9月1日,又随邓小平去山西,中途朝夕相处半月余。1939年底,牟宜之回到山东。此时抗日浪潮风起云涌,牟宜之写下了“关山破碎风飘絮,乡国辽阔梦寂寥”“惠我高谊何以报?归来奉上敌人头”“鹤唳风声惊日夜,扬鞭策马驰幽燕”等三首诗,分别记录了他由重庆去延安、赠别延安招待所、由延安回冀鲁边的过程,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1940年7月至8月,山东召开各界联合大会,选举产生抗日根据地最高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牟宜之当选17名驻会专职议员之一。他主持起草了21部行政法规,其中花费精力最大的就是制定了《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1940年12月10日在《大众日报》全文刊发,巧合的是,8年后的同一天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人权日”。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时期,牟宜之担任鲁北行政委员会主任和沂蒙行政公署专员,这是他平生管辖范围最大的一任“地方官”。期间,他组织数万民工冒着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在沂水与汶水交汇处,兴建袁家口子大堤,保护了30多个村庄免受水患。至今还能看到由牟宜之题写碑文的“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在反“扫荡”中,他率部与日军周旋,写下“誓拼顽躯歼敌寇”的绝命诗。

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