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医生+工程师”,守护健康有了更多可能

2025-07-12 09:44   光明日报

  此外,传统影像学检查存在诸多局限:冠状动脉CT虽能有效评估血管狭窄,但辐射暴露及碘对比剂过敏风险限制了其重复使用;心脏MRI(磁共振成像)虽可精准评估心肌存活性和纤维化,却对植入金属器械(如起搏器)的患者构成禁忌。而依赖心肌酶(如肌钙蛋白)的实验室检测,需等待2~4小时的窗口期才能显示升高,对于超急性期(发病1小时内)的心肌缺血几乎无诊断价值,且这种滞后性可能导致再灌注治疗延迟,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当前临床亟须一种无创、快速、高敏感性的早期诊断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方法的时空限制。一方面需在症状出现初期(如心肌细胞缺血但未坏死阶段)捕捉异常电生理或代谢信号;另一方面需兼顾微循环及分子层面的功能评估,以填补现有“盲区”。

  “工”有所应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王亚翔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呈现多发、高发态势,且具有早期难发现的特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建设“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契机,将在极弱磁场测量领域积累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零磁医学装备。

  这种基于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检测技术的零磁医学装备,不仅可实现心脏和大脑功能信息的精准检测、快速成像以及无创检查,为心肌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新的手段,且可以其无创、无辐射以及低成本等特点,广泛用于婴儿、孕妇以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儿童脑发育评估、成年人精神疾病诊断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诊疗等。还可为中医诊疗机理验证提供科学依据和手段。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