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医生+工程师”,守护健康有了更多可能

2025-07-12 09:44   光明日报

  “医”有所呼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王刚

  临床中,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医疗团队面临着视野不清、操作困难、难以彻底清除病灶等多重挑战。随着技术进步和先进设备的引入,泌尿外科已经由“开腹手术”时代进入微创时代,在高清显像系统的帮助下,还可以实现无出血、无损伤手术。

  但是,传统的腹腔镜器械需要医生亲手操作,这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关节活动极限对于手术本身的限制;二是医患必须处于同一时空,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部分患者不能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治疗。

  为解决这些问题,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应运而生。比如国外某著名机器人手术系统,一经推出就受到外科医生的欢迎。但它价格高昂,还存在手术创口较大、创口数量较多等弊端,可能导致患者体表创伤明显、术后疼痛等问题。

  因此,急需开发具有更高稳定性、更大灵活性、创伤更小、可突破时空限制、价格亲民的机器人手术系统,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优质、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体验。

  “工”有所应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徐凯

  外科手术正在经历一场由“多孔”向“单孔”、再迈向“无痕”的深刻变革。单孔腔镜手术作为微创领域的重要方向,对手术器械的灵活性、稳定性与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而现有的单孔器械手术,因空间重叠与器械干涉,医生操作负担沉重,难以大范围推广。为此,我们启动了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的研发。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