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医生+工程师”,守护健康有了更多可能

2025-07-12 09:44   光明日报

  要推动技术从概念走向产品,首先要将临床医生的需求转化为工程语言。我们通过对偶连续体机构与超弹性材料的应用,自主研发“蛇形臂”核心技术,解决了单孔机器人在人体狭小腔体中“进得去、够得到、动得开”的难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自由度、多术式、跨专科的手术适配能力。医生再不必为“器械打架”烦恼,仅在单一切口下即可完成复杂精细的操作。

  我们深知,工程能力必须持续贴近临床现场进行迭代,只有通过高频、深度的医工交叉合作,才能推动工程技术和医疗技术共同进步。目前,我们研制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已在国内多家顶级医院完成超过1500例临床应用,涵盖泌尿外科、妇科、胸外、普外、小儿外科等多个领域,手术效果稳定,患者恢复良好。值得骄傲的是,今年4月,在苏州,中国医生团队利用我们的机器人系统,“跨越”8000公里,成功为远在罗马尼亚的患者实施了一场远程胸外科手术,验证了中国原创技术的可靠性。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图像导航、远程操控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入,我们有信心让手术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为全球更多患者带来更安全、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责编:孙海燕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