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工程师”,守护健康有了更多可能
2025-07-12 09:44 光明日报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的解决思路非常直接——尽可能减少体内循环,将药物精准递送到靶器官的病变细胞中。
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型的、局部的给药系统,这就像给器官内部病变区域贴上一个微型“创可贴”。这套微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场在细胞膜上打开微小孔道,将药物精准递送到细胞内部。这听起来简单,但想要在体内真正实现精准、高效、安全的局部递送,需要解决两个难题。
首先,一个器件要想植入人体内,一定要具有轻、薄、能够装载药物还能产生电场这几个核心特征。然而,传统的微纳加工技术主要基于硅基材料,制作出的器件较大,并不能满足药物递送“植入体内”的需求。我们研发的芯片使用柔性电子材料,形成了六层微纳结构电子贴片,可直接附着在器官表面。这个复杂的微型系统巧妙地将药物装载、电场启动、纳米级电场聚焦以及药物的精准递送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对比传统的电递送方法,这一系统的药物分子递送速度提升了上万倍。
第二个核心难点是器件进入人体后如何降解的问题。既然这个微型系统需要植入人体内工作,那么它完成任务后必须能够安全地在体内降解吸收。为此,每一层都要选用可降解的材料。我们精心筛选了一系列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材料,通过精密的微纳加工工艺,将这些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器件。这样,整个“创可贴”系统在完成其药物递送使命后,就能在体内自然分解消失。
精准医学时代已经到来,临床应用新需求不断给科研工作提出新要求,我们必须将不断努力,提高药物递送的精准度和效率,助力精准诊疗加速发展。
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