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这一门诊被中小学生挤爆
2025-07-21 06:20 中国新闻周刊
在以分数为准绳的评价体系中,“学习困难”长期被视作不努力或智力不足的代名词。现实中,许多学龄儿童正因病理层面的识别缺失、治疗路径的缺位,困在无效努力与自我否定的循环中。
近年来,国内部分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试图将这些孩童纳入正规诊疗体系中。在这里,医生会从注意力、感知觉、情绪、大脑功能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评估,找出孩子的问题所在。
学习困难门诊的火爆一度引发社会热议。一号难求的同时,仍有不少家长担忧:学习困难门诊的规范性究竟如何?是否存在过度诊疗、贩卖焦虑?针对相关问题,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学习困难,学习障碍?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看待学习困难门诊,医院为什么开设这样一个门诊?
郑毅:医院起学习困难门诊这一名字,一方面,是因为学习困难是家长和社会都关注的一件事,能够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精神疾病带来的病耻感,像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都会引发学习困难。在国内,儿童精神疾病的规范就诊率不足20%。如果去看精神疾病,很多家长可能有很大的顾虑,一旦叫学习困难门诊,来就医的人马上就多了起来。
我经常给大家澄清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这两个概念。学习困难是一类症状,学习障碍则属于神经发育性障碍,大体分为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和其他技能障碍四种类型。学习障碍才是具体的病,但从现实来看,大部分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医生可能还不知道它准确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