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蹲点调查|复原乳“谢幕”,山东乳业能否借势突围?

2025-09-22 16:40   大众新闻

  短期内,冲击不可避免。对于个别依赖复原乳的企业来说,将面临生产线调整甚至停产;而如伊利、蒙牛等在山东设厂的龙头企业,凭借自有牧场和合同牧场体系,抗风险能力更强,但收购成本压力必然加大。

  长期看,新规是催动奶品升级的契机。对上游养殖户来说,这是一次“翻身仗”:新国标倒逼乳企回归生乳,有望扩大生乳需求量,提升生乳价格,恢复奶农合理利润;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次“知情权革命”,真正让“买到什么”与“喝到什么”对应起来。

  专家认为,借着新国标的东风乘势而起,山东还要直面三道必答题

  第一,如何稳住生乳供应?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省奶牛存栏59.5万头,同比减少19.7%。奶农“退出潮”隐忧犹在,若没有稳定的合同收购和政策托底,新规可能加剧上游动荡。

  第二,如何承担改造成本?

  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冷链、检测与直采能力,转型代价不小。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引导企业及机构共建采购及冷链联盟、检测服务外包等,降低单家企业投入压力,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第三,如何打造品牌溢价?

  山东有“奶业大省”之称,但在品牌建设层面不如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新国标其实提供了一个背书——“100%生乳”,关键在于能否把这一政策优势转化为市场故事,打造齐鲁鲜奶品牌矩阵。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