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门开大了
2025-01-08 10:49 中国青年报
至于每个人发现了什么,因人而异。首都博物馆的观众留言簿上,有观众用潦草的字写下:“令人震撼!”还有儿童写下当时的感受“辛福”(幸福——记者注),有人来博物馆过生日,觉得自己过了有意义的一天,还有人在此“了解了未曾知道的事情”。
也有看得仔细的观众写下了意见,比如某个展览没有结语,结束得突然;地面没有标识,观众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研学团队比较吵,影响其他人的体验;走廊设计有缺陷,走着走着头被磕了。
还有人细究具体某个字的延伸解释:“展厅最后篇章的文字讲解,毛泽东在颐和园宴请20位民主人士,共商国是。建议应该用小字解释和共商国事的区别,以增加学习知识点。”
陈建明记得,他去美国交流时,听到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的馆长强调博物馆的开放性,“博物馆应该尽可能敞开大门,哪怕你进来遛一圈狗,我都是欢迎的”。
有人躺在博物馆的长椅上,睡了一个好觉;有人在博物馆前的院子晒冬日的太阳;还有一位母亲没到现场,通过儿子的视频电话看到了李莲英的玉扳指。
2024年11月29日下午,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一个小女孩拿着母亲的手机拍藏品;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一点点挪着脚看展,累了就用拐杖支撑在墙壁前休息;十几个外国面孔跟着中国导游也来了,导游借这700多米的胡同讲中国近现代史,讲了一个多小时。
当讲解员提到西直门曾经是给皇上运水的通道,一位头发花白的女性喃喃自语,“我小时候听老人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