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博物馆的门开大了

2025-01-08 10:49   中国青年报

  “博物馆应该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场所。”陈建明在书中说,“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也一直在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它的亲兄弟是图书馆,一个读有字之书,一个读无字之书”。

  许多成年人在描述参观博物馆的感受时,不约而同会提到“时间”。周莳江说,在博物馆里,她能短暂地与外界快节奏的生活隔离,悠闲地游荡,不再与时间较劲。

  一名1996年出生的“上班族”说,在博物馆里,她忍不住想,现在用的电脑会不会成为若干年后的文物,标上“某某时代打工人的生产工具”?有没有后来的人研究现在打工人的生活?她享受在博物馆里时空与人的互动,尤其是看画作真迹,“一睹真容”,能想象画家落笔的心情和状态,比在书本和电子设备里看更有真实感。

  一名在洛阳出生长大的博物馆爱好者,许多次地参观龙门石窟、关林。他回忆,每个年龄段看石窟会有不同的思考:20多岁看时,更容易因直接的视觉冲击而震撼,30多岁再看,联想到龙门石窟的时代背景,人站在地上,不自觉地从下而上地仰视着石窟佛像,有了新的感受。

  “我最享受在博物馆里跨越时间,战胜时间,可以用昨天解释今天。”他说,观看时,仿佛自己站在历史现场,“好的博物馆能教人认识世界,在历史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原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永曾对媒体举过一个例子:日本的东京奈良博物馆曾为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办了一个回顾展,一位50多岁的观众留言,他原本失业了,没有技能,年龄也偏大,想自杀,但看完展览又唤起信心,在创始人身上找到了力量。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