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高考改革,“重回”文理分科?

2025-04-23 07:07   中国新闻周刊

  李志认为,随着选考人数减少带来的课时压缩,历史老师的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都受到影响。为解决学校历史老师过剩的问题,郑刚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他所在的学校一共有三个校区,不同校区的中考录取分数线略有差异,学生选科倾向也有所不同,学校会在不同年级和校区间协调教师资源。

  对仍难以完成课时要求的老师,学校则通过压缩教学任务、兼任行政岗位的方式过渡。例如原本授课三个班的老师,可能只保留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其余时间转为承担行政事务。“这样既保留了教师原有的专业身份,也能满足学校对工作绩效的考核要求。”他介绍。

  事实上,新高考改革之初,随着选择物理的学生人数下降,一些物理老师也曾被迫兼职行政工作,不过,随着考物理人数上涨,这种趋势已得到缓解。然而,与物理不同,历史学科教师的过剩并非源于短期的选科失衡,而是受到就业形势和高校招生导向的深层次影响。李志认为,一些学校历史教师的过剩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这种结构性缺编的情况下,“县管校聘”制度或许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要优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所谓“县管校聘”,就是将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职能统一归属县级政府,避免了教师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师将不再固定于某一所学校,而是根据各个学校的需求在县域内进行轮岗任教。

  对于新高考而言,李志认为“县管校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教师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然而,轮岗任教也会打破固定编制,拥有优质高中编制的教师可能被调派到较差的学校,政策落地比较困难。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