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高考改革,“重回”文理分科?

2025-04-23 07:07   中国新闻周刊

  郑刚介绍,目前学校编制已满,只有像历史这类教师相对过剩的学科中,有编制的教师逐步退休,才能将编制分配给师资紧缺的学科,从而真正缓解编制失衡问题。

  改革仍需“打补丁”

  新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教育生态的影响远不止于高中阶段。

  王新凤介绍,2014年以来,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更彻底、更广泛,牵涉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多方主体。进入高校的生源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新高考也在倒逼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木洲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科目改革的内涵本质影响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进而影响未来的人才结构。

  《指引》对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招生设置了科目要求,但专科和职业教育层面并不在限制范围内。一些业内人士担忧,未选考物理、化学的考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同样会难以适应理工农医类的专业课程。

  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是通过打破文理分科,培养文理融通的人才。王新凤认为,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工科与文科的基础,但“3+1+2”模式物理和历史二选一,并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李木洲认为,“3+1+2”模式是一种调和折中的改革方案,随着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未来不同省份的选科模式可能还是会归于统一。

  陈志文认为,从“3+3”到“3+1+2”,再到《指引》出台,不得不承认高考又回到了“物化+X”“政史地”等选科组合为主的“小文理”,这反映出“文理不分科”方案面临的问题。他强调,包括选科等各种教育改革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现实基础。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