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重回”文理分科?
2025-04-23 07:07 中国新闻周刊
在王新凤看来,充分的选科自由是建立在资源充足基础上的理想状态,虽然改革理念先进,但现实中区域、城乡和校际差异巨大,教育资源难以全面覆盖,这种理想目标与现实的落差,正是选科难以落地的根源。她也认为,即使高中对学生选科进行了一些限制,相比过去只有“文综”和“理综”两种选择,如今的选科模式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选科人数决定教师需求
在一些实施“3+1+2”模式的省份,每年高一选科前夕,都是高中历史老师最焦急的时候。如果学校选择历史的学生太少,一些历史教师就不得不转教政治等其他学科,甚至调去图书馆工作。
“《指引》出台后,我们学校历史是最被边缘的学科。”郑刚坦言,“3+1+2”的选科模式中,历史与物理并列,看似地位提升,实则选择历史的学生明显减少,而政治和地理可以与物理化学组合,选择的学生也不少。他介绍,随着学生选科人数的变化,近两年学校出现了历史、生物教师相对过剩,政治和地理教师紧缺的结构性缺编。
实行“3+3”模式的山东,《指引》出台后,历史学科同样遇冷。李志观察到不少学校出于功利考量,在学生确定选科后,便不再安排非选科科目的授课,比如选择物化生的学生不再安排历史、政治课程。“本就选的人少,这种做法更是让历史教师面临无课可教的处境。”李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