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高考改革,“重回”文理分科?

2025-04-23 07:07   中国新闻周刊

  王新凤介绍,在《指引》的引导下,选择物理和化学的学生,主要出于报考专业范围更广、就业前景更好等实用考量;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四门中,兴趣和学科优势成为更主要的选择依据。

  她还发现,自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实施“3+1+2”模式以来,学生“物化双选”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在前两批实行“3+3”模式的省份,近年来,选择物理、化学组合的学生数量也在上升。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宁中学校长助理吴松敏长期负责学校选科指导工作,他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作为首批实施“3+3”改革的地区,浙江省最初“物化双选”的学生较少,随着绑定的要求增强,这一组合的选考人数持续上升。他为学校2027届考生提供的选科建议中,“物化+X”和“政史地”是主要推荐的选科组合。

  山东省是前两批综合改革省份中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山东省潍坊市从教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师李志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据他了解,在省内不少学校,2020年第一届新高考的考生对选科与未来专业之间的关系了解有限,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高分数,倾向选除物理、化学以外的科目,填报志愿时才发现能选择的专业非常有限。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他所在的学校,物理和化学选考人数重新回升,2021年《指引》出台后,“大文大理”传统分科又成了主流。

  近期,国内多所“双一流”高校宣布扩大本科招生规模,扩招名额集中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而这些专业大多对选科均有明确要求,须选考物理、化学才能报考。

  “大走班、小走班”

  但对于不同地区的学校而言,选科呈现出不小的差异性。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