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畅行京津冀,跟着无人驾驶重卡跑货运

2025-03-28 15:01   人民日报

  走进车间,天车来回移动,叉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手持扳手展开总装作业。“氢燃料发动机、系统框架、储氢瓶分别由河北张家口、沧州和北京通州的企业生产。”任圣哲对每个部件了然于胸。

  2023年9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汽车产业链图谱。如今,北汽福田氢能源自动驾驶重卡的118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均来自京津冀地区,其中北京49家、河北55家、天津14家,形成“零部件3小时供应圈”。

  徜徉于生产线旁,任圣哲挺感慨:派瑞华公司生产基地此前设在北京,因用地指标受限,一度租借其他企业场地。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公司2019年将生产基地整体迁至天津,面积扩大3倍,产能翻了两番。

  错位承接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产业,天津2024年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落地项目425个,总投资1896.1亿元。

  ——共造一台车,聚焦新兴产业集群打通资金链。

  企业生产主体外迁后,还能享受北京的资金支持吗?

  任圣哲给出肯定回答。拿企业一个加氢基础设施关键装备研发项目来说,2023年入选中关村科学城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专项,获得100余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占项目总经费三成以上。

  用好资金指挥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正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天津以“引得来”巩固“发展好”,河北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资金活水促要素流动,激活协同发展“一池春水”。

  ——共造一台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共建人才链。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