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东汉地方士人思想心态的深度解析 ——读《济世与利己》

2025-07-17 14:39   大众新闻

  第二,选取新视角。长久以来,《论衡》一直以其思想性著称,却少有人注意到,《论衡》也是一部对当时知识进行系统总结的百科全书。作者认为,《论衡》反映了东汉士人宽广的知识视野、知识取径,而王充对知识的评价和选择,又进一步影响了此后士人的知识兴趣,推动了汉晋之际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东汉士人对知识的重视一以贯之,其知识观念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注重知识的真实性;二是以知识而非道德作为衡量人物的首要标准;三是以知识而非辞采作为文章著作的根基。东汉士人多博览群书,对经书以及“诸子”书、史书、术数、谶纬皆有涉猎,亦注重通过口头传闻与亲身经历等非书面渠道获取知识,显示了其知识取径的多元。士人群体作为主要的政治参与者和文化传承者,他们的知识世界折射出东汉社会文化的不同面向,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东汉历史,重新审视变革时代的种种现象,扩展目前东汉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为时代产物的《论衡》,如何体现东汉“知识主义”的特点以及以王充为代表的东汉士人整体知识面貌?这就需要将《论衡》置于东汉思想文化演进的脉络中进行考察,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论衡》及王充所代表的东汉士人在时代中的作用。《济世与利己》着力挖掘西汉后期到东汉初以“通人”为代表的新知识群体的兴起,以及儒家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乃至实用主义的回归状况,尝试在学术思想脉络和知识视角中把握王充的位置。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