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地方士人思想心态的深度解析 ——读《济世与利己》
2025-07-17 14:39 大众新闻
精选题目。乍一看,《济世与利己》只是一种个案研究,一个小题目。其实,题目选择经过了一番认真思考,用意颇深。作者认识到,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地位尊崇的知识精英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像王充这样的民间知识分子,以其熟知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思想的编织与筑造。思想史的图景,不应仅仅局限于上层精英的宏大构思,亦当涵盖更广阔的社会人群之经验,从而无限逼近历史的全貌。就两汉来说,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如陆贾、贾谊、董仲舒、刘向、刘歆、桓谭、扬雄,都曾在朝为官,接受正统思想,可谓主流知识分子;与他们相比,王充长期身处地方,虽接受并使用主流文化的概念或知识,又一定程度偏离了主流文化,被称为“边缘文人”“失意士人”“非主流学者”。可以说,王充与主流知识分子在思想的渊源、形态、着眼角度、出发点与关注点等方面,皆有不同,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主流与边缘的对立统一,展示了不同层次思想和价值观的矛盾集合。不仅王充自己属于中下层地方士人,他在长期担任基层属吏的生涯中所接触到的人,当有很大一部分与他身份地位类似,他在《论衡》中所针对的潜在读者,主要也是这类群体。因此,由王充和他的记载,我们得以窥见这类身处民间的边缘士人的面貌。对王充及其《论衡》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长期失声的边缘士人的所思所想,从而充分体会到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这样的研究更具典型意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大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