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地方士人思想心态的深度解析 ——读《济世与利己》
2025-07-17 14:39 大众新闻


重点突出。《论衡》全书现存八十五篇(其中《招致》一篇有目无篇),20余万字,体量庞大,内容驳杂。作者以系统性(有明确的主旨)和重要性(篇幅长度、讨论频率等)为依据,选定了《论衡》中关于命、天人感应、鬼神、人才四大主题的讨论作为探究重点,这些主题都是当时的热点话题,也是研究者争论较多、评价不一的话题。王充对它们的讨论,基本涵盖了《论衡》的主要内容。与此相对应,《济世与利己》除绪论、结论和附录外,主体部分分为六章,前两章是背景介绍和作者生平探究,后四章则是四大主题的讨论和研究。针对研究者大多对王充“疾虚妄”的整体原因及批判动机缺乏深入分析的状况,作者深挖细掘,指出“疾虚妄”是王充《论衡》的中心和宗旨所在,王充“疾虚妄”的背后,包含着“济世”与“利己”双重导向。所谓“济世”,主要体现在王充以“真”为“美”,以论定是非、考辨虚实,作为一种教化手段。由此,他对命、天人感应、鬼神的解释,用自然主义攻击道德因果律,批判有意志、有目的的人外力量,很大程度是为了移风易俗,尤其对各类鬼神信仰的批评,充分展示了王充身为儒者的济世情怀。所谓“利己”,主要体现在王充的讨论,常常落脚到个人得失:无论是以命为自己的怀才不遇作辩护、否定灾异论肯定祥瑞论来求媚于上,还是将自己描述为最杰出的人才,背后都有一份汲汲于仕途富贵的心思,接近俗人的世俗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