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尼山论道|周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何而来?

2024-09-04 18:16   大众新闻

  一方面,多民族间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融共通的发展历程中历史事实。著名民族学者潘光旦指出:“我们祖国的历史是一部许多不同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从没有间断过地进行着,发展着。”约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人起源于先秦时期星罗棋布的古羌、夷、苗蛮、巴蜀、百越、西南夷等诸多群体的古羌一族。夏朝通过军事力量征服四方,以夏朝都城为中心,确立夏人为主体民族,其他收归五服管理即按距离远近把全国划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等五个不同地带并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加速了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的进程。约公元前1700年,源自东夷族的商族击溃夏军,占有了黄河中下游的肥沃地区后迅速强大起来,通过经常与周边民族发生战争,俘获羌人无数,俘虏东夷“亿兆”,转为商人的一部分,还与周边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在民族融合的道路上开创了通婚先例等,商文化传播范围广大,并辐射荆楚、吴越等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时灭掉殷朝,建立周朝,是东夷族的一支。至此,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皆在中原地区,三族融合之雏形日渐形成,东周时期三族交叉居住,民族差异逐步减少,也使得各民族观念日趋一致。三代的历史,也正是各部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奠定了早期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也早早地确立起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秦统一中国,建立起大一统政权,提供了交往交流交融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和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