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尼山论道|周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何而来?

2024-09-04 18:16   大众新闻

中国第一、二、三级阶梯之间的自然连接和过渡,使得地理环境自成一体,为形成中华文明奠定了生态环境基础,而地貌形态多元、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孕育发展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助力形成具有强大包容性文化。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地势多元,而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物产丰富。回溯文明发展历史,中华民族根据所生息的地理环境,逐渐演变造就了农耕文明为主的生存生活方式。这种文明整体互补、相对自足,不同于游牧式的渔猎文明和四海为家的商贸文明,其适应了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状况,注重组织协作、重视和谐顺势,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根据性、包容性和内聚性,因而对形成发展和传承延续稳固的共同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原华夏文明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演变成为中华文明主体,逐渐吸收、容纳周边族群多元特色文化,形成了“以黄河与长江流域为主体,结合周边地区文化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就像一个‘重瓣花朵’”,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基础,构成一个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并在发展过程中就体现出相合相生的和平性和包容性。

  (四)历史基础:多民族间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