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尼山论道|周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何而来?

2024-09-04 18:16   大众新闻

  另一方面,“大一统”的政治共同体制度,使得“一个中华”获得政治和文化强烈认同,形成国家政治一统基础上包容多样、协和万邦的治理智慧。“大一统”的政治共同体制度下,思想一统、文化一统、民族一统、天下一统都是应有之义,形成兼容并蓄的“大一统”胸怀。思想上,自确立儒家正统以来,上下以儒为纲、兼容并蓄,形成了统一的思想文化体系,如忽必烈推行“汉法”,建立元朝,在保留民族特色基础上融合与统一全国上下思想,维护政权稳定;文化上,针对地域广阔而形成的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一统的整合性和和而不同、博采众长的包容情怀,如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实现中西方之间互通有无;民族上,中国是由多民族国家组成,在尊重民族差异的基础上形成华夷一家、休戚与共多元一体的格局;天下观上,施行仁政,强调民胞物与、仁及天下,以一统政治为保障,尊重多样、求同存异,推进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文明。总之,“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大一统”的政治共同体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包容特性以坚强的政治保障。

  (三)地理条件:不同生态文化区域间互相依存

  费孝通先生曾言:“文化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什么环境里得到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方式,决定了这人群文化的性质。”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中国发展所处的独特多元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