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孙博文丨艺术的表现性始终坚持“中国式”

2024-11-16 14:21   文化视界

 其次,作为民族艺术形式的创造者,他有复杂丰富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传承传统的意识,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个人认为,他绘画实践的用色和构图应该受到石窟壁画的直接启发。从思想背景而言,他广泛吸收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的营养。就道家言:他自称“汝阳真人”,有“悟道”款;就儒家言,“充实之谓美,道之以德,博闻”为常款;当然,最合心意的还是禅宗,“禅意时、只求禅、山水通禅境、传统三友结盟共修禅”,是常款,为三家最多。更重要的是,他常题的诗有两首:——“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皆关涉禅宗,这两首诗,在不同的画作中反复题写,的似与画面本身联系不大,是否以此表明心志和精神追求,还有待研究。

另外,他的落款和题诗,多有值得研究处,如:“百花齐放万年长青”款,“依山傍水结草庐,出门沟壑有或无。缩写白云万余里,消受青山一卷书”诗,究竟和画面有什么关系,还有其他众多的款识、印章等,多有与画面缺乏直接的关联,原因何在?也有待来者研究。

从上面的简单列举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追慕是笃定的。他的绘画,有明确的精神追求,他的思想滋养是中西文化整体性的,在广泛吸取中西艺术文化修养后,我们看到的是他的结果——作品。但他究竟是如何对中西思想进行调和的,也还有待深入研究。

▲《墨山千嶂秋》360*144  1999年作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