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以时间为轴 以气候变化为主线 融合多学科交叉研究 构建“大考古观”下的中华文明探源新范式——东莞观音山筹办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观音山研讨会

2025-08-08 14:13   海报新闻

  对文明的影响:稳定温润的气候如同“催化剂”,推动人口大量增长和农业技术质的飞跃。裴李岗文化的石铲刃部磨制得更加锋利,弧度设计符合人体力学,耕作效率较之前提升30%;石镰则出现了锯齿状边缘,便于收割粟类作物。磁山遗址发现的88个储粮窖穴,总储粮量达13万公斤,粮食盈余催生了明确的社会分工——部分人专注农耕,部分人从事工具制作,还有人专门负责祭祀活动,如遗址中发现的陶制祭器,器型规整,纹饰精美,显然出自专业工匠之手。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式建筑堪称当时的“建筑奇迹”:先在地下打入数十根木桩作为基础,桩上铺设横梁,再搭建楼板和墙体,这种建筑离地大约1米至2米,可有效防潮防虫,其发明的“燕尾榫”“企口榫”等榫卯结构,使构件连接严丝合缝,无需钉子即可稳固承重,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红山文化的玉器群形成了完整的礼制体系,玉玦、玉璧、玉璜等器物不仅材质精良(多采用透闪石软玉),而且制作工艺复杂,需经过切割、打磨、钻孔、抛光等多道工序,玉器的使用与墓葬等级严格对应,大型墓葬中随葬玉器可达数十件,小型墓葬则仅有一两件,反映出社会等级制度的成熟。这一时期,聚落规模显著扩大,兴隆洼遗址占地大约为3.5万平方米,包含120座房屋,形成了以中心聚落为核心、周边分布多个从属聚落的层级关系,如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遗址便是兴隆洼文化的从属聚落,面积大约为5000平方米,房屋数量仅为中心聚落的1/5,这种聚落格局为复杂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