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为轴 以气候变化为主线 融合多学科交叉研究 构建“大考古观”下的中华文明探源新范式——东莞观音山筹办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观音山研讨会
2025-08-08 14:13 海报新闻
时隔约1000年后,随着新仙女木事件结束,全球气温迅速回升,原因至今未明。冰川大规模融化,这场持续数百年的冰川消融引发了全球性大洪水,海平面快速上升,从新仙女木事件结束到现代,海平面比当时上升了约100米,直接塑造了全球及中国临海地区的主要地理格局。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中,生活在云贵高原和两广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暖流可以吹到的山洞中的少数古人类幸运地劫后余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团队通过基因研究发现,现代中国人的主要父系单倍群可以追溯至这一时期华南地区的避难人群。半山腰的山洞成为彼时古人类的庇护所之一,帮助他们躲避了多年的大洪水的侵袭。这些古人类在山洞中顽强生存,他们依靠山洞的庇护以及当时当地相对温暖的气候,躲过了严寒与洪水的肆虐;他们在匮乏的资源中艰难生存,在极端的环境里拼力维系着种族的延续,也为中华文明的后续发展积攒了力量。这些古人类在艰难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存智慧,适应着气候的剧烈变化,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生存技能和文化形态,为中华文明奠定了万年前最初的基础。
当气候升温并渐趋稳定,昔日的无数山沟演变为小平地或者是广袤平原,各类树木随之疯长。从秦岭等高地以南、以东,一直绵延至东海与南海之滨,这片区域逐渐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与无数的沼泽及湖泊,各类动物从南边迁徙至此并繁衍生息,数量日益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