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以时间为轴 以气候变化为主线 融合多学科交叉研究 构建“大考古观”下的中华文明探源新范式——东莞观音山筹办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观音山研讨会

2025-08-08 14:13   海报新闻

  与此同时,湖北江汉平原区域因长江干支流洪水漫溢,低洼地带积水成泽,云梦泽在此阶段,其水域范围北抵钟祥、南至仙桃,与鄱阳湖通过长江干流构成连通水系,共同发挥长江中游“天然蓄水池”的调蓄功能,汛期可分流长江干流的30%以上的洪峰流量。

  江西九江的钻孔岩芯数据显示,该时期泥沙沉积速率达每年0.5厘米,是正常水期的3倍;沉积物中黏粒含量占比大约为45%,远超普通河流沉积物,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这些黏粒的黏土矿物组合与长江中游红土区风化产物一致,印证了洪水携带的细颗粒泥沙在此大量淤积的过程。

  3.珠江流域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李平日教授团队通过水系泥沙通量测算、沉积物AMS14C测年及微体化石鉴定等技术手段证实:西江、北江在广东三水思贤滘完成汇流后,洪泛期合流携带的碎屑物质中,西江贡献了近70%的泥沙量(以粒径0.25—0.5毫米的中砂为主),北江占比达30%(细砂与粉砂各占一半),这些泥沙在入海口区域受科氏力与潮汐共同作用,逐渐沉积形成面积约达10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平原,呈现典型的“放射状”扇形格局,由顶点向海延伸的汊道间距约达5—8公里。

  广东肇庆的钻孔岩芯分析显示,该时期形成的淤泥质黏土层中,富含近江牡蛎、文蛤等双壳类化石,壳体保存完整度约达85%,壳长普遍在5—8厘米,通过壳体氧同位素分析,其生活环境盐度介于5‰—15‰,属典型咸淡水交汇区特征。结合沉积物中潮坪相层理(交错层理倾角为10°—15°)与河流相砂体的交互出现,印证了潮汐作用与河流泥沙共同塑造这片新生土地的地质过程。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