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以时间为轴 以气候变化为主线 融合多学科交叉研究 构建“大考古观”下的中华文明探源新范式——东莞观音山筹办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观音山研讨会

2025-08-08 14:13   海报新闻

  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第四期(嘉穗丰)的上期(距今3900年至公元前841年)正值夏王朝等国家形态在中原及周边地区相继建立并统治时期,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清晰展现了早期国家制度的成熟。遗址核心区的宫城占地大约12万平方米,城墙采用“版筑夯土”技术建造,基部宽2米至3米,残高1米至2米,城内由南向北分布着三组大型宫殿建筑群,中轴线清晰,布局严整,其中最大的一号宫殿基址面积达1万平方米,前有广场、后有庭院,具备“前朝后寝”的雏形。青铜礼器的出土更是彰显了等级制度的成熟,遗址中发现的青铜爵、青铜斝、青铜鼎等,采用复合范铸造技术,器壁薄而均匀,纹饰精美(如饕餮纹、云雷纹),仅在高等级墓葬中出现,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物质载体。二里头遗址发现的24个字符,经水族水师辨认,可解读22个。而水族有占卜的《连山》流传至今,由此初步推判,水族有可能是二里头的先民,而水族又与侗族语言相通,这些相关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考古提供了新的研究层面。官营手工业作坊区与宫殿区相距仅数百米,包括青铜铸造、绿松石加工、制陶等专业作坊,其中青铜作坊出土的陶范、铜渣等遗物,显示当时已形成标准化生产流程,产品专供王室使用,体现“工商食官”的早期国家经济模式。而手工艺成为家族式传承,外人难以窥见,而手工艺传人也成为贵族之一。第四期的下期(公元前841年至清朝)是中华文明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